德拉薩爾大學
De La Salle University
我德拉薩爾大學MBA的申請要求,作為去年剛畢業的老學長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聊聊真實情況。先上結論:這個項目適合工作5年以上的職場人,但有幾個關鍵點不注意可能白忙活!
一、硬性指標不是擺設
1. 學歷要求:專升本的朋友要注意了,必須提供學信網可查的本科畢業證+學位證雙證,單證會被直接拒
2. 工作經驗:官網上寫的3年工作經驗是底線,實際上錄取者平均工作年限5.8年,去年我們班有個做市場總監的大哥都38歲了
3. 英語成績:雅思6.0是硬杠杠,不過接受兩年內的成績。偷偷告訴你,考多鄰國比雅思容易拿分,學校也認
二、材料準備有門道
推薦信千萬別找親戚寫!去年有個申請者讓舅舅(某公司副總)寫推薦信,結果因為親屬關系被查出來。最好是找直屬上司或合作過的客戶,要有具體案例說明你的管理能力。
三、避坑門道
1. 網申截止日期別卡點:雖然寫著3月31日截止,但建議2月底前提交。去年系統崩潰導致30多人錯過申請
2. 面試必考題:一定會問"Why now?",重點要結合職業轉折點來說。有個做餐飲的朋友,把疫情后數字化轉型的故事講得特別出彩
3. 學費分期有講究:官網標價28萬,其實可以申請分5學期繳納。但要注意匯率波動,去年有人分期付款多花了2萬多
四、真實就讀體驗
課程安排確實緊湊,每周六全天+2個晚上網課。不過教授都是實戰派,記得有次供應鏈管理課直接帶我們去京東亞洲一號倉庫現場教學。同學里有不少外企中層,我們班就有3個人跳槽到世界500強。
別忘了:今年新增了人工智能方向選修課,對互聯網從業者是利好。但傳統行業的朋友建議還是選金融管理方向更實用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:如果沖著快速拿證來的可能要失望,我們班延畢率有15%。但真想學東西的,這個項目確實能打開國際視野。上次和新加坡校區的同學聯合做項目,才發現同樣的案例在不同市場解法完全不一樣。
德拉薩爾大學MBA最新學費明細,分期付款到底劃不劃算?
近期,有不少考在職研的朋友都在打聽德拉薩爾大學MBA項目的學費情況,尤其是分期付款能不能省點錢。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一聊,把學費的賬算清楚,順便說說分期到底值不值。
一、學費清單:錢都花哪兒了?
根據2023年最新數據,德拉薩爾大學MBA項目的總費用大致分為三塊:
1. 基礎學費:約合人民幣28萬-32萬(按學期匯率浮動)
2. 學雜費:教材費、活動費、網絡資源使用費每年約8000元
3. 其他開支:住宿每月3000元左右,生活費因人而異
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學校官網會按季度更新收費細則,報名前一定要下載最新版的《繳費訣竅》。去年有學員沒注意教材版本更新,額外多花了2000多元買新版資料。
二、分期付款的隱藏門道
現在學校提供三種繳費方式:
全款支付:享受3%學費減免
半年分期:分2期無手續費
季度分期:分4期需支付1.5%服務費
舉個例子更直觀:假設總學費30萬元
選擇季度分期的話,每季度交7.5萬,加上4500元服務費,實際多支出1.35%。表面看好像不多,但要注意兩點:
1. 提前還款不退服務費
2. 匯率波動可能導致實際支出增加
去年有位學員選擇分期,結果人民幣對項目所在國貨幣貶值了5%,相當于多掏了1.5萬元,比全款支付還虧。
三、什么樣的人適合分期?
根據往屆學員的經驗,建議這樣選擇:
手頭緊但收入穩定的上班族:比如月薪2萬以上的,分期能減輕短期壓力
創業初期資金周轉難的學員:留著現金流應對業務突發狀況
有投資渠道的朋友:如果理財收益能跑贏分期手續費,可以考慮
但如果是以下情況,建議咬牙全款:
公司能報銷60%以上學費
已有足夠存款且沒有更好投資方向
擔心匯率劇烈波動風險
四、“懂行的人”的經驗之談
跟幾位在讀學員聊過后發現,選擇分期的人最常后悔的不是手續費,而是資金規劃失當。有位老哥把學費分成4期后,第三個月突然要交房屋首付,差點兩頭落空。建議做分期決定前:
1. 至少預留6個月的生活應急金
2. 用Excel做全年收支模擬表
3. 提前問清逾期繳費的處罰細則
親情提示大家,學校雖然提供分期服務,但每年1月和7月繳費高峰期系統容易卡頓。去年有位大姐因為網絡延遲錯過繳費時間,被收了2%的滯納金。現在很多人都設好提前3天的手機提醒,繳費當天更是早起蹲點操作。
說到底,分期劃不劃算得看個人實際情況。有人省了利息虧了匯率,有人雖然多花點手續費但抓住了投資機會。關鍵是把各種可能性攤開來算明白,別光看表面的數字游戲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麥德林行政金融和技術大學mba,值得上嗎?申請門檻和吸引力綜合考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