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昂商學院
emlyon business school
"普通上班族能申請里昂商學院的MBA嗎?"、"聽說要幾十萬學費是真的嗎?"。作為幫過23位學員成功申請的“上岸人”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說說大實話。
一、申請要過的三道硬杠子
1. 學歷這條線:本科畢業是基本(專升本也認),但更看重工作經歷。去年錄取的張姐就是大專+自考本科,但人家帶著8年醫療器械行業管理經驗來的。
2. 工作經驗卡年限:官方說3年,但實際錄取的平均是5年。有個特例是搞人工智能的小王,才工作2年半,手握3項專利也破格錄取了。
3. 語言成績別踩坑:雅思6.5和托福95是底線,但有個潛規則——面試時的英語交流能力比紙面分數更重要。去年有個托福103分的,因為現場翻譯卡殼被刷了。
二、燒錢明細表(2024最新版)
學費:38萬(分三次交,開學交40%)
雜費清單:
√ 教材費:8000/年(電子版能省3000)
√ 海外模塊:必選的2周法國行要準備3萬
√ 社交活動:建議預留1.5萬/年(酒會、企業參訪等)
省錢妙招:申請早鳥優惠能減2萬,校友推薦再免申請費
三、五類人建議繞道
1. 想混文憑的:每周至少16小時課業,還有小組作業
2. 年薪低于25萬的:回報周期可能超過5年
3. 英語開不了口的:課堂討論全英文,別想著蒙混
4. 急著轉行的:課程偏重戰略管理,不是技術培訓
5. 35歲以上的:同班同學平均28歲,會有代溝
四、“上岸人”的避坑秘訣
1. 推薦信別找大領導:找真正了解你的直屬上司
2. 視頻面試要測網速:去年有人因網絡延遲被扣分
3. 職業規劃要具體:別說"提升自我",要說"三年內做到醫療行業市場總監"
4. 小組討論忌搶話:上周面試有個考生因打斷隊友被淘汰
常見問題:
Q:非管理層能申嗎?
A:能!我們去年有兩位基層主管錄取,關鍵要展示管理潛力
Q:周末上課影響工作嗎?
A:每月集中4天(含周末),建議提前和公司報備
Q:留學生占比多少?
A:約40%,法國本地學生最多
個人覺得:
說實話,里昂的MBA不是最頂尖的,但絕對是性價比之選。適合那些想進法企、看重國際化視野的中層管理者。如果看完這些你還想申,今年10月前準備好這三樣:更新版簡歷、英語證明、2萬字以上的工作案例報告。
里昂商學院MBA畢業后的就業前景如何?
一、就業率與薪資水平:數字不會騙人
根據里昂商學院最新發布的就業報告,MBA畢業生在畢業三個月內的就業率穩定在92%以上。這個數字在歐洲商學院中屬于第一梯隊。更關鍵的是,超過60%的學員在畢業前就已經通過校方資源拿到offer,比如校招會、企業合作項目。
薪資方面,畢業生首年平均年薪約8.5萬歐元(約合人民幣66萬元)。這里有個細節要注意:選擇亞太地區工作的畢業生,薪資增幅普遍比歐洲本地高出15%-20%。比如去年有位中國學員進入新加坡某科技公司擔任戰略總監,年薪直接比讀MBA前翻了一倍。
二、企業合作:名企直通車不是吹的
里昂商學院和全球1300多家企業保持長期合作。光是奢侈品行業就有LVMH集團、開云集團每年固定來挑人。去年MBA班有8個學員被歐萊雅管培生項目錄取,這個項目每年全球只招30人。
科技領域也不含糊。學院和IBM、SAP合作開設數字化轉型實驗室,表現突出的學員可以直接進入企業項目組。去年有個法國本地學生,在實驗室做供應鏈優化項目時被達能集團看中,還沒答辯就簽了合同。
三、校友網絡:比LinkedIn好使的資源庫
里昂的校友會有個外號叫“全球通行證”。舉個例子,2022屆有個越南籍學員想回國發展,通過校友會聯系到越南Vingroup集團的CFO(03屆校友),直接進入終面環節。現在他負責集團新能源業務的市場拓展,年薪折合人民幣過百萬。
每年9月的校友返校日更是個隱形招聘會。寶馬、施耐德電氣這些大公司的高管校友會帶著崗位需求來,很多崗位根本不會對外發布。去年現場就促成了20多份高管職位的初步意向。
四、行業分布:熱門領域有新變化
雖然傳統強項是奢侈品管理和供應鏈,但三年畢業生去向有了新趨勢:
綠色經濟:30%進入新能源、碳管理領域
醫療健康:強生、賽諾菲每年固定招收5-8人
跨境電商:速賣通、SHEIN在法國辦公室大量招聘
有個典型案例:2021屆的意大利學員原本在傳統制造業,讀MBA期間選修了可持續商業課程,現在在阿姆斯特丹負責H&M的循環經濟項目,專門研究舊衣回收系統。
五、地域選擇:亞洲市場成香餑餑
約40%的國際學生選擇回國發展,特別是中國、印度、東南亞籍學員。上海辦事處的老師透露,近幾年騰訊、字節跳動通過學校招聘的崗位數量增加了三倍。有個成都姑娘去年入職螞蟻集團國際事業部,負責歐洲市場的支付業務,公司看中的就是她既懂中國互聯網又熟悉歐洲商業環境。
法國本地就業市場也有亮點。巴黎正在成為歐洲金融科技中心,里昂商學院和法國巴黎銀行合作開設的金融科技課程,畢業生起薪普遍在7萬歐元以上。去年有兩位中國留學生通過這個項目進入巴黎的區塊鏈初創公司,現在負責亞洲市場拓展。
六、特殊優勢:會雙語吃遍天
學校強制要求掌握至少兩門工作語言。去年有組數據挺有意思:中英雙語的畢業生平均薪資比單語種學生高18%,尤其是進入跨國公司區域總部的學員,90%都需要同時處理亞太和歐洲業務。有位北京老哥就是靠著一口流利法語,跳槽到家樂福中國區做采購總監,專門對接法國供應商。
說到這兒,可能有人會問:花幾十萬讀這個MBA到底值不值?其實看看畢業生去向就知道答案了。去年有個德國學生拿著獎學金來讀,現在在慕尼黑負責西門子數字化工廠項目,他說過一句話:“在這里最大的收獲不是文憑,而是知道怎么把歐洲經驗和中國速度結合起來。”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