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典耀大學
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
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:"雅典耀大學MBA到底值不值得讀?"作為去年剛畢業的老學員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說點大實話。先上結論:適合特定人群,但千萬別跟風報名!
先說說大家最關心的"含金量三要素":
1?? 課程設置:跟國內MBA最大不同是全程英文授課,每周都有企業參訪。我們班28個人,有12個中途轉成線上課了,工作忙的根本跟不上面授強度
2?? 師資配置:外教占7成,但有個致命問題——時差!我的論文導師在西班牙,每次約meeting都得熬夜到凌晨
3?? 校友資源:畢業生去向統計顯示,65%進了外企,18%自己創業。想進國企的建議繞道
重點說說燒錢的地方:
? 基礎學費18萬,但別忘了附加費用:出國考察必修課3次(每次2萬+)、教材全英文原版(平均每學期2000+)
? 隱形時間成本更嚇人:我讀的周末班,但實際每月要空出10天處理小組作業,差點因為頻繁請假丟了晉升機會
適合這三類人報讀:
① 在外資企業想升管理崗的(特別是快消、咨詢行業)
② 家族企業接班人需要鍍金的
③ 計劃移民菲律賓或西班牙的(他們學歷在當地認可度高)
千萬別踩的5個大坑:
1. 以為中文授課結果開學發現全英文(同學里真有雅思6分都跟不上的)
2. 聽說"免聯考"就報名,結果畢業卡論文(去年延畢率27%)
3. 沖著"留服認證"去的要特別注意:必須出境滿180天!
4. 招生老師說"作業簡單",實際每門課要寫30頁英文報告
5. 校友會看著高大上,但線下活動都在馬尼拉(來回機票自費)
對了給個實在建議:先上官網試聽公開課,能堅持聽完3節直播課再考慮報名。千萬別被"國際MBA"的招牌晃花了眼,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。我同期有個寶媽同學,對了不得不退學,光違約金就賠了5萬。
雅典耀大學MBA申請條件全捋清:這些隱性門檻沒人告訴你
1. 推薦信不是“湊數就行”
官網上寫的是“兩封推薦信”,但千萬別隨便找個同事或老師應付了事。學校真正在意的是推薦人的行業影響力和與你的真實交集。比如,如果你在科技行業工作,找一位有海外背景的直屬上司,比找一位大學教授更有說服力。另外,推薦信內容千萬別泛泛而談“認真負責”,得具體到某次項目中的決策能力、團隊協作細節,甚至你如何化解過一場危機。
2. 工作經驗≠年限達標就行
雅典耀MBA確實要求3年以上工作經驗,但“年限”只是最低門檻。他們更看重的是你工作的垂直深度和國際化視野。比如,同樣是3年經驗,一個在本地小公司做執行崗的人,和一個在跨國企業參與過跨境項目、帶過小團隊的人,競爭力完全不同。哪怕你工作年限稍短,但有過創業經歷或行業獎項,反而可能成為加分項。
3. 面試時別只顧著“背答案”
很多人覺得面試就是復述簡歷內容,但雅典耀的面試官更想看到你的臨場反應和價值觀匹配度。舉個例子,如果被問到“你為什么要讀MBA”,回答“提升管理能力”就太籠統了。更好的方式是結合學校特色——比如提到該校在東南亞市場的資源,或者某個教授的研究方向與你的職業規劃契合。他們可能會突然拋出一個冷門行業案例讓你分析,重點不是答案對錯,而是邏輯是否清晰、能否快速抓關鍵問題。
4. 文書要“講故事”,別堆砌成就
文書要求里寫著“個人陳述”,但很多人把它寫成了“功勞簿”。學校想看到的不是你有多少證書,而是你如何解決問題、突破瓶頸的具體經歷。比如,你可以寫一次失敗的項目如何讓你重新調整管理策略,或者通過某個公益活動發現了商業與社會價值的結合點。記住,細節決定成敗,甚至具體到某一天、某次會議的對話,都比空泛的形容詞更打動人。
5. 隱性關注“校友資源貢獻力”
這一點幾乎沒人明說,但雅典耀MBA非常看重申請人未來的校友網絡參與度。簡單說,他們希望錄取的學生畢業后能成為活躍校友,反過來為學校帶來資源。如果你在申請材料中體現出某方面獨特優勢——比如家族企業背景、某細分領域的專家身份,或者有組織行業活動的經驗,都能增加你的“隱形價值”。
6. 英語成績的小心機
雖然官網要求雅思6.5或托福90,但實際錄取中,高分申請者通常遠高于這個標準。尤其是口語單項,如果低于6.5,即使總分達標,也可能在面試中被質疑溝通能力。建議提前準備一些專業領域的英語表達,比如用英文解釋你所在行業的商業模式,避免面試時卡殼。
親情提示一句:雅典耀的申請系統中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環節——預審評估。學校鼓勵申請人在正式提交前先聯系招生辦做初步材料審核,很多人因為怕麻煩直接跳過,但這恰恰是展示主動性的機會。不妨寫封郵件簡要說明你的優勢,附上簡歷,說不定能提前給招生官留下印象。
好了,以上這些“潛規則”都是往年申請者用教訓換來的經驗。如果你正準備沖刺雅典耀MBA,建議對照清單逐項打磨材料,避開那些看不見的“坑”。畢竟,機會總是留給細節控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