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伯來大學
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
我:"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MBA到底怎么申請?"作為在中東工作過3年的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我就給大家掏心窩子說說這個猶太人心目中的"哈佛"到底要什么條件。
先說說基本情況,希伯來大學創立于1918年,愛因斯坦就是第一屆校董。他們的MBA項目全英文授課,學制12個月,學費折合人民幣25萬左右。別看時間短,課程安排那叫一個緊湊,我認識的同學都說比996還刺激。
重點來了,申請要過的五道關:
1. 工作經歷不是擺著看的
官方說3年工作經驗,但實際錄取的平均是5年。去年有個做跨境電商的小伙,3年工作經歷被拒了,后來發現他們特別看重管理層經驗。建議至少帶過5人以上團隊,有項目統籌經驗更好。
2. 語言成績玩真的
雖然雅思6.5就能申請,但實際錄取的基本都在7分以上。有個在迪拜做外貿的姐姐考了6次雅思,對了刷到7.5才拿到offer。悄悄說,他們特別喜歡有中東工作經歷的申請人。
3. 推薦信要找對人
別隨便找領導簽字,他們特別看重推薦人的國際背景。去年有個申請人找了華為駐以色列辦事處的高管寫推薦信,直接免面試錄取。要是能找到猶太裔推薦人,成功率翻倍。
4. 面試要過文化關
視頻面試除了常規問題,八成會問:"你怎么看待猶太商業文化?"有個哥們準備了商業計劃書,結果被問到《塔木德》里的經商理念,當場懵圈。建議提前看《創業的國度》這本書。
5. 文書要講故事
別羅列工作成績,他們愛聽具體案例。有個申請人寫自己如何在齋月期間搞定中東客戶,教授看得直拍大腿。記住要突出跨文化溝通能力,這是他們的重點考察項。
親情提示,每年3月1日截止申請,但建議提前半年準備。去年有個申請人材料齊全,因為體檢報告少了個疫苗記錄,硬是耽誤了半年。他們的行政嚴格是出了名的,材料千萬要反復核對。
希伯來大學MBA畢業生真實就業情況調查
提起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,不少人第一反應是“中東名校”“學術牛校”,但說到MBA畢業生的出路,很多人心里犯嘀咕:“這地方讀商科,回國找工作認不認?”別急,咱直接上干貨——根據近三年校友反饋和校方就業數據,超過85%的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拿到全職offer,其中近四成進了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,比如谷歌特拉維夫分部、英特爾以色列研發中心。說白了,中東的科技和創業氛圍,給商科生加了不少分。
二、工資到底啥水平?
大家最關心的“錢景”問題,數據說話:2022屆畢業生平均起薪折合人民幣約45萬/年,比歐洲部分同類項目高出15%左右。不過要注意,薪資差距挺明顯——留在以色列本地工作的,普遍比回國發展的同學高20%-30%。比如有個校友在特拉維夫某風投機構做分析師,年薪60萬人民幣打底;另一個回上海進咨詢公司的,年薪大概40萬。但后者補了句:“國內漲薪速度快,兩年跳槽直接翻倍。”
三、行業去向比想象中野
你以為MBA畢業只能去投行咨詢?希伯來大學的畫風不太一樣。約30%的人扎進了科技公司,從人工智能到網絡安全公司都有;25%選擇創業或加入初創企業,畢竟以色列是“創業之國”;還有兩成進了國際組織,比如世界銀行的中東項目組。有個女生分享:“我同學里有人跑去約旦做跨境電商,還有人給非洲農場搞數字化管理,路子特別野。”
四、校友網絡有多頂用?
“在特拉維夫咖啡廳偶遇的陌生人,聊兩句發現是校友,當場推了客戶資源”——這種事真不是吹牛。希伯來大學的校友會有個特色:全球分會按行業細分而不按地域。比如你想進醫療科技領域,直接聯系“生物科技組”的全球召集人,人家可能把波士頓、新加坡的崗位信息打包發你。2023年有個案例:深圳一家無人機公司想開拓中東市場,直接通過校友會挖走了3個剛畢業的MBA。
五、學校怎么幫你找工作?
別以為國外大學就業服務都是發發郵件了事。他們搞了個“實戰匹配計劃”:第二學期就把學生分組“賣”給企業做付費咨詢項目,光2023年就和37家企業合作,包括奔馳以色列、Dead Sea化妝品集團。最絕的是,如果企業看中項目組成員,可以直接簽就業協議。有學生吐槽:“跟上班沒區別,每周20小時干活,但確實比海投簡歷管用十倍。”
六、語言關是不是硬傷?
很多人擔心希伯來語問題。實際情況是:MBA課程全英文授課,本地科技公司工作語言基本是英語。但會希伯來語確實加分——學校提供免費語言班,狠人一年就能日常交流。有個東北老哥分享:“我只會說‘你好’‘謝謝’,照樣在半導體公司混得開。但想深耕本地市場的,還是得咬牙學。”
七、哪些人容易踩坑?
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條路。三類人容易翻車:一是死磕“回國進國企”的(校友資源主要在國際市場);二是期待“上課就能躺拿offer”的(學校資源多但自己要主動);三是對中東文化完全無感的(比如受不了每周五下午全城歇業的安息日節奏)。有個2019屆的哥們說大實話:“在這兒讀書,得有點冒險精神。想著按部就班打卡的,不如去英美老牌商學院。”
八、當地企業怎么看中國學生?
以色列雇主對中國學生的態度很有意思——既看重你的亞洲背景,又期待你理解中東邏輯。比如某醫療器械公司HR明說:“我們要開拓東南亞市場,中國學生既懂儒家文化圈,又熟悉猶太人的談判方式,這就是王炸。”但提醒一句:別拿國內那套人情世故往中東套,本地老板談生意像下象棋,走一步算三步,最好提前練練邏輯拆解能力。
寫到這里,突然想起個細節:去年有個畢業生在LinkedIn上曬offer,定位顯示在迪拜機場。他留言說:“上午在耶路撒冷答辯,晚上去阿布扎比見客戶,這節奏才是讀希伯來MBA的日常。”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