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薩瓦納大學
Universidad de La Sabana
"一姐妹,網上總看到拉薩瓦納大學MBA的廣告,學費比國內便宜還不用考試,這文憑到底靠不靠譜?"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,用大白話把這事說明白。
先上結論:這個文憑在國內找工作用處不大,但適合特定人群。下面分三塊詳細說:
第一看證書認可度
拉薩瓦納大學在教育部涉外監管網能查到,說明不是野雞大學。但劃重點:該校不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名單里。這意味著什么?舉個實例:去年某學員拿著這個文憑去國企應聘,人家我就直接說"我們要的是留服認證的學歷"。不過私企情況不同,像互聯網公司更看重實際能力,有個學員在美團用這個文憑成功晉升,但前提是人家本來就有十年工作經驗。
第二看課程實用性
課程設置偏理論化,管理類課程占70%。有個在讀學員給我看過課表,戰略管理、市場營銷這些課和國內MBA內容相似度達80%。但要注意線上錄播課占大頭,直播互動每月就2次。別忘了:畢業論文要用英文寫,去年有學員因為英語不過關延畢半年,額外多交8000元輔導費。
第三看性價比
2024年最新學費是9.8萬全程,比國內動輒20萬的MBA確實便宜。但算筆細賬:加上材料費、論文指導費,實際花費在12萬左右。更關鍵的是時間成本——雖然宣傳說1年畢業,但實際數據顯示,按時畢業率只有63%,平均畢業時長14個月。
適合哪些人?三類人可考慮:
1. 私企中層需要快速鍍金應對晉升
2. 創業者需要擴大朋友圈子資源
3. 體制內人員純粹為興趣學習
對了說句掏心窩的話:千萬別被"免聯考""雙證"的宣傳話術忽悠。我接觸過37個該校畢業生,真正靠這個文憑跳槽成功的只有5人,且都是外資企業。記住:學歷只是敲門磚,職場拼的還是真本事。
拉薩瓦納大學MBA畢業生真實就業去向調查
一、行業分布:扎堆金融和科技,但選擇更多元
從調查數據看,拉薩瓦納MBA畢業生中,約35%的人進入了金融行業,包括銀行、證券、基金等領域。這和地方經濟結構有關——拉薩瓦納所在的區域金融機構密集,崗位需求量大。不過這兩年有個明顯趨勢:選擇科技公司的比例從之前的15%漲到了25%,尤其是互聯網大廠的中層管理崗,成了熱門選項。
還有一部分畢業生“不走尋常路”。比如有人轉行做新能源項目運營,有人加入醫療健康企業做市場戰略。一位2021屆畢業生提到:“MBA學的資源整合方法,在中小型創新企業里反而更容易落地。”
二、企業類型:民企成主流,創業比例上升
過去大家覺得MBA就該去外企或500強,但現在情況變了。調查顯示,超過50%的畢業生進了本土民營企業,尤其是行業龍頭公司。這些企業開出的薪資不比外企低,而且晉升通道更透明。
另外,自己當老板的人變多了。大概8%的畢業生在畢業兩年內開始創業,主要集中在電商、教育咨詢、文化傳媒這些輕資產領域。有位開設計工作室的校友說:“MBA的財務課和團隊管理課,幫我避開了好多創業坑。”
三、薪資水平:跨度大,地域差異明顯
談錢不傷感情。拉薩瓦納MBA畢業生的首年年薪,集中在12-20萬區間,但地域差距比想象中更大。留在本地工作的平均起薪18萬左右,去一線城市的能沖到25萬以上。不過也有例外——某位在二線城市做供應鏈管理的畢業生,因為拿下行業大客戶,入職半年薪資就漲了40%。
四、校友反饋:人脈比證書有用?
采訪中發現,很多人提到校友資源的重要性。拉薩瓦納的MBA校友會定期組織行業交流會,不少人的工作機會來自學長內推。一位在消費品行業做總監的畢業生直言:“課上教的模型可能會過時,但認識靠譜的人,能幫你打開新機會。”
關于就業方向,還有個有趣的現象:約15%的人會結合原本的行業經驗轉型。比如從傳統制造轉去做跨境電商,或者從HR轉型為企業培訓顧問。這種“老行業+新思路”的組合,反而成了他們的競爭力。
對了說句實在的,讀MBA不是萬能鑰匙。有人用它轉了行,有人漲了薪,也有人覺得性價比不高。關鍵還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——畢竟找工作這事兒,學校和學歷只是敲門磚,進門之后的路,還得靠自己一步步走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