倫敦瑪麗女王大學
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
遇到不少朋友問:"英國讀MBA到底值不值?" "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門檻高不高?"今天咱們就嘮點實在的,直接把申請條件掰開了揉碎了說。別信網上那些虛頭巴腦的攻略,重點看這3個硬杠杠,少一條都可能被刷下來。
一、學歷背景不是唯一,但這條紅線必須過
1. 本科雙證是基本盤
學校官網寫得明明白白:全日制本科雙證是入場券。自考本科的朋友要注意了,必須拿到學位證才算數。去年有個老哥工作10年,自考本科沒學位,材料初審就被退了。
2. GPA別卡線過
官方說2.8就行,但實際錄取的中國人平均3.2+。特別是商科背景的,專業課成績單最好有85分以上的亮點課程。有個去年錄取的姐妹分享,她專門把市場營銷課程成績單做了高亮標注。
二、工作經歷要實打實,別搞虛的
1. 3年全職是硬規定
實習、兼職都不算數!必須提供帶公章的工作證明。去年有個申請人把實習期算進去湊3年,結果被招生辦打電話到公司核實,直接涼涼。
2. 管理層經驗能加分
雖然不強制要求管理崗,但帶過團隊的項目經理、部門主管通過率明顯高。有個做IT項目經理的老哥,帶著5人團隊的經歷寫在PS里,面試時考官專門問了團隊管理細節。
三、英語成績別臨時抱佛腳
1. 雅思6.5不是終點
雖然官網寫總分6.5(單項不低于6),但商科競爭激烈,建議沖到7分更穩妥。有個去年申請的小伙口語6分被要求加考,差點錯過開學。
2. PTE現在更吃香
相比雅思,PTE出分快、好刷分。學校明確接受PTE成績(最低61分),兩年用PTE申請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。有個寶媽考了3次雅思沒過,轉考PTE兩周出分成功上岸。
“防坑”門道:
別信"低分逆襲"的案例,人家可能有海外工作經歷
推薦信要找直屬領導,別盲目追求大佬背書
PS要突出具體項目經驗,少寫空話套話
對了說句大實話: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MBA確實性價比高(學費比G5便宜近一半),但申請講究"門當戶對"。要是這3條硬指標都達標,趕緊準備材料;要是還差點火候,建議先補短板再申請,別白白浪費申請費。
倫敦瑪麗女王大學MBA畢業難度大嗎?聽聽“老江湖”的大實話
課程安排:強度不算小,但能扛得住
QMUL的MBA課程是一年制,時間緊任務重。每周基本有4-5天的課,從早到晚排得滿滿當當。課程內容覆蓋金融、戰略管理、市場營銷這些硬核模塊,也有團隊合作和案例分析。剛開始確實會有點懵,尤其是對于跨專業的人來說,比如我本科是文科背景,頭兩個月啃財報分析時差點懷疑人生。不過教授講得挺細,課后還有輔導課(Tutorial),多問多討論,慢慢就能跟上節奏。
作業和考試:別想“水過去”
實話實說,想在這兒混文憑是不可能的。每門課都有小組作業、個人論文和閉卷考試。小組作業最考驗人——隊友來自不同國家,文化差異和溝通方式不同,經常會出現“你說東,他做西”的情況。比如我們組有一次做市場方案,印度同學喜歡發散思維,德國同學非要按時間線嚴格執行,對了差點吵起來……不過這種磨合過程反而能學到不少實戰經驗。
個人論文和考試也不輕松。論文要求數據扎實、邏輯清晰,引用文獻必須按哈佛格式,錯一個標點都會被扣分。考試題量大,尤其是案例分析,2小時內要寫完幾大頁A4紙,手速和腦速都得在線。
畢業論文:壓力最大的環節
MBA的畢業論文是真刀真槍的實戰項目,要求結合企業實際做調研分析。我當時選的課題是幫倫敦一家初創公司優化運營流程,光是和企業對接、收集數據就花了兩個月,中間還被對方臨時改需求搞崩潰過。導師雖然嚴格,但會給很具體的修改建議,比如“數據樣本不夠大”“結論太籠統”這種直擊痛點的反饋。說一千,道一萬答辯時,三個教授輪番提問,從理論到實操細節都得對答如流。
同學和老師:卷,但有人情味
班上同學背景五花八門,有工作十年的企業高管,也有剛畢業的“卷王”。一開始擔心自己跟不上,后來發現大家其實都挺互助的。比如考前復習,我們幾個會組隊互相抽查知識點;寫論文卡殼時,英國本地同學還會幫忙改語法。教授雖然學術上嚴格,但私下挺隨和,發郵件問問題基本當天就會回,甚至周末約咖啡聊職業規劃。
值不值得讀?看你要什么
如果沖著“輕松拿文憑”來,QMUL的MBA可能不適合你;但如果是真想學東西,這一年絕對能脫層皮。尤其是課程里大量的案例實操,對回國找工作或者跳槽的幫助挺直接。我畢業前就靠課程里的項目經驗,拿到了國內一家外企的管培生offer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:難不難,完全看自己肯不肯下功夫。熬夜趕DDL、通宵復習誰都會累,但堅持下來回頭看,那些抓狂的瞬間反而成了最有成就感的部分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倫敦瑪麗女王大學mba具有一定管理經驗的學員報考成功的概率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