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母大學
University of Notre Dame
“花幾十萬讀圣母大學MBA到底有沒有用?”作為“老江湖”,今天咱就嘮點大實話。不整虛頭巴腦的排名對比,直接上硬貨——從學費花銷到實際回報,從課程質量到隱藏坑點,手把手教你怎么判斷適不適合自己。
一、先說大實話:圣母大學MBA含金量究竟如何?
1. 學校招牌夠硬氣:全美Top20商學院常駐選手,校友圈里金融、咨詢行業的大佬扎堆。但注意了,國內HR更認綜合排名,圣母大學全球知名度略遜藤校。
2. 課程設置有門道:供應鏈管理和商業分析是看家本事,課堂上真能接觸到沃爾瑪、波音這些企業的實戰項目。但市場營銷類課程相對傳統,想學新媒體營銷的得自己補課。
3. 隱形福利別小看:每年9月的校友企業內推專場,能拿到蘋果、寶潔的面試直通卡。不過競爭也激烈,全班30人里大概有5-6個能成。
二、這幾類人勸你別跟風
① 單純想要留學鍍金的:現在海歸碩士一抓一大把,指望靠個文憑就能升職加薪的,不如把錢存著買房。
② 工作經驗不足3年的:班上同學平均年齡29歲,小組作業討論并購案例時,沒帶過團隊的真插不上話。
③ 想轉行又沒明確目標的:金融和科技行業確實招人多,但去年畢業的學長里,還有3個在待業考公的。
三、錢要花在刀刃上:2024年最新費用清單
美元花費 | 人民幣折算(按7.2匯率) | ||
---|---|---|---|
學費 | $65,000/年 | 46.8萬 | |
住宿費 | $1,200/月 | 8.64萬/年 | |
醫療保險 | $2,300/年 | 1.65萬 | |
隱形開支(社交、職業裝等) | $500/月 | 3.6萬/年 |
?? 重點提醒:
別被“總費用約80萬”的宣傳忽悠了,實際讀下來基本要準備100-110萬
每周至少3場社交酒會,不想去也得硬著頭皮參加,這筆開銷省不了
四、值不值的核心判斷標準
看投資回收期:調研了近3年畢業的50名中國學生,發現:
進投行/咨詢的,平均2年能賺回學費(年薪80-120萬)
進國企/民營企業的,要4年以上(年薪30-50萬)
自主創業的普遍反饋“人脈比知識有用”
五、“老江湖”的血淚教訓
1. 別指望學校安排實習:Career center主要服務本土學生,國際生得自己海投
2. 小組作業慎選隊友:遇到過富二代全程劃水,差點害全組掛科
3. 校友資源要主動維護:畢業時沒存夠100個有效聯系人,這錢就算白花了
說句掏心窩子的話:家里沒礦的,建議先工作5年以上再考慮;沖著移民去的,不如選加拿大院校;真想學東西的,準備好每天熬到凌晨兩點的肝吧。
下期話題推薦:《工作10年再讀MBA的真實體驗:這些坑我替你踩過了》
工作10年再讀MBA的真實體驗:這些坑我替你踩過了
一、別高估自己的“學習能力”
工作十年后重回課堂,第一關不是考試,而是坐不住。
當年上班開會兩小時都能摸魚刷手機,現在一天八節課直接讓人崩潰。尤其是頭兩個月,教授講案例、小組討論、課后作業三座大山壓下來,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腦子銹了。更扎心的是,班上那些95后同學反應快、記性好,討論時金句頻出,自己吭哧半天憋不出個觀點。
血的教訓:
別信“工作經驗能替代備考”,數學公式、英語單詞該背還得背;
提前練專注力,每天強制自己看書1小時,別讓“碎片化工作”毀了學習節奏;
臉皮厚點,不懂就問同學,藏著掖著只會越落越遠。
二、同學關系比你想的復雜
以為MBA同學都是來交朋友的?天真了!
班里確實有真心求學的,但也有人純粹來混圈子、拉資源。開學第一天就有人挨個加微信,張口閉口“合作機會”,結果小組作業時人影都找不著。還有個大哥每節課必坐第一排,逢人就發名片,后來才知道他是賣保險的……
避坑訣竅:
別急著站隊,先觀察誰是真想學習的;
遇到“伸手黨”(比如總讓你幫忙寫報告的人),直接找借口推掉;
校友資源有用,但前提是你自己也得有“被利用的價值”。
三、課程“含水量”比奶茶還高
不是所有MBA課程都像宣傳的那么“干貨”。有的教授只會念PPT,案例分析還停留在十年前的商業模式;有的選修課名字高大上,比如“區塊鏈與商業創新”,結果全程在講比特幣發展史,和實操半毛錢關系沒有。
怎么挑課:
開學前找學長學姐打聽“口碑課”;
實踐類課程優先選(比如企業參訪、沙盤模擬);
遇到水課,果斷自學相關書籍,別浪費時間。
四、別指望讀完立刻升職加薪
我同學里真有沖著“鍍金”來的,以為拿到證書就能跳槽當總監,結果發現企業更看重實際能力。有個哥們兒原公司不認非全日制學歷,跳槽時HR我就直接說:“我們更關心你帶過什么項目,而不是學位。”
現實真相:
傳統行業對MBA認可度較高(比如金融、咨詢),互聯網公司更看實戰經驗;
讀書期間多積累案例成果,面試時比學歷更有說服力;
如果單純為漲工資,不如去考個行業資格證更實在。
五、時間和錢,燒得肉疼
全日制脫產讀,兩年學費加生活費至少30萬;非全日制周末班,看起來不耽誤工作,但實際上班、上課連軸轉,007模式直接累到脫發。我同期有個同學,因為周末總請假上課,被公司調崗降薪,對了咬牙退了學。
成本控制秘訣:
提前和公司溝通學習計劃,爭取彈性工作時間;
謹慎選異地班(每周跨省上課交通費驚人);
教材買二手,校友群經常有人白菜價出。
讀MBA這事兒就像吃火鍋——看著一鍋紅油滾燙熱鬧,但撈到自己碗里的,可能是毛肚,也可能是花椒。有人喝到了湯底的鮮,有人只咬到滿嘴麻。說到底,值不值全看你怎么吃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國立清華大學mba申請全揭秘,費用不再神秘!(國立清華大學mba申請攻留學留學策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