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克馬斯特大學
McMaster University
前幾天老同學小王突然找我咨詢:"你說我這工作五年了想讀個海外MBA,麥克馬斯特大學的要求到底多高?中介說雅思7分就能申,但網上有人說沒GMAT根本不行..."話沒說完就被我打斷了。作為親自走過申請流程的“老江湖”,今天就跟童鞋們兒嘮嘮麥馬MBA那些門道。
先給個準信兒:麥馬MBA今年悄悄改了申請政策。官網寫著最低雅思6.5,但實際錄取的中國人里,十個有八個都帶著680+的GMAT成績。去年幫學妹申請的案例最能說明問題——她雅思7分,GPA3.2,沒考GMAT,結果被放進waitlist三個月對了還是沒戲。
費用這塊更得掰扯清楚。別看官網寫著總學費7.5萬加元(約合40萬人民幣),落地后你會發現這些錢根本包不住:光是教材費每年就要多掏2000加元,更別說多倫多市中心租房每月1500加元起。我室友去年算過細賬,16個月讀下來實際花了62萬,這還是頓頓自己做飯的情況下。
給2025年申請的伙伴們三個實在建議:第一,GMAT能考盡量考,特別是本科GPA不到3.3的;第二,推薦信千萬別找職稱高的陌生人,找個能說出具體事例的直接領導更管用;第三,文書里少說"提升領導力"這種空話,重點講你帶團隊省了多少錢或者搞定過什么難纏客戶。
說到申請時間,有個冷知識很多人不知道:雖然全年滾動招生,但每年1月前交材料的能優先選課。去年9月申請的哥們兒,到選課時發現核心課都被搶光了,硬是拖了三個月才補上。
親情提示下在職黨們,麥馬的Co-op項目確實香,但想進IBM、德勤這些名企實習,最好提前半年開始準備案例面試。我當年就是吃了這個虧,白瞎了項目自帶的就業服務。
麥克馬斯特大學MBA值得讀嗎?畢業三年學長說大實話
首先,學校牌子夠不夠硬?
麥克馬斯特在加拿大本土的認可度不用多說,尤其是商科。雖然國際排名不像多大、UBC那么亮眼,但在北美企業圈里,尤其是安省和周邊地區,校友資源非常扎實。我畢業那年,班里一半人通過學校的內推進了本地銀行、能源公司,還有幾個去了多倫多的咨詢公司。說白了,想留在加拿大或者北美找工作,這學校的牌子絕對夠用。
課程水不水?教授是不是只會念PPT?
實話實說,課程強度不小。第一學期基本都是基礎課,會計、統計、戰略管理這些,對沒商科背景的人會有點吃力。但教授是真有兩把刷子,不少人是企業高管退下來的,上課能結合實戰案例。比如我們講供應鏈管理時,直接拿哈雷戴維森的工廠改造當例子,教授還帶我們去現場參觀過。這種“理論+實操”的模式,比純聽課有意思多了。
同學都是啥背景?混圈子的機會多嗎?
班里30多個人,國際生占四成左右,中國人不算多(我那屆就5個)。同學里有人是工程師轉行,有醫生想創業,甚至還有個前職業冰球運動員。平時小組作業能接觸到不同行業的人,對拓寬視野幫助挺大。周末大家經常約著去尼亞加拉徒步或者搞燒烤,關系處好了,畢業后互相推薦工作的事也不少。
學費貴不貴?性價比咋樣?
麥克馬斯特的MBA學費在加拿大算中等偏上,兩年下來大概7萬加幣左右(含生活費)。如果跟美國藤校比,確實便宜不少。學校提供的獎學金機會挺多,尤其是GMAT分數高的,能直接減免一部分學費。我認識個印度哥們,拿了30%的獎學金,說一千,道一萬靠校內助教崗位把生活費也cover了。
最大的收獲是啥?
個人覺得不是學歷,而是思維方式的轉變。比如以前做決策總憑經驗,現在會習慣性用數據模型去分析風險。另外,學校特別注重溝通訓練,每周都要做presentation,一開始上臺手抖,后來臉皮厚到能對著幾十號投資人侃項目。這種軟實力的提升,對后來帶團隊幫助特別大。
哪些人適合來讀?
如果你目標是移民加拿大,或者想進北美傳統行業(比如制造業、能源),麥克馬斯特的MBA算是性價比之選。但要是沖著“國際頂尖投行”“硅谷大廠”,可能還是得刷個更響亮的牌子。另外,這里冬天冷到懷疑人生,南方的同學得做好心理準備。
對了說點大實話
別指望讀個MBA就能立刻年薪百萬。我畢業第一年在多倫多做戰略分析,起薪8萬加幣,現在漲到12萬左右。同期畢業的同學里,有人創業做跨境電商,也有人回國進了國企。關鍵還是得想清楚自己要啥——學校能給你資源和人脈,但路怎么走,終究得靠自己琢磨。
至于值不值得,看你愿意為這段經歷付出多少。如果經濟壓力不大,又想體驗北美本地的商科教育,麥克馬斯特不會讓你后悔。但要是手頭緊,或者純粹為了鍍金,那可能得再掂量掂量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萊斯特大學MBA全面攻略申請訣竅,費用曝光與必修課程深度解析
科英布拉大學mba全球矚目,申請全解析,費用公開透明,必修課程一覽
MBA巔峰之選萬隆理工學院獨特之處,搞定申請、了解費用、掌握必修課攻略!
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MBA頂級申請攻略,費用揭秘與必修課程公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