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赫德國王石油與礦產大學
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& Minerals
很多工科背景的朋友都在打聽沙特名校的MBA項目,特別是法赫德國王石油與礦產大學的申請條件。作為中東地區頂尖的能源類高校,他們的MBA確實有獨特的優勢,但申請門檻也和普通院校不太一樣。今天我們就用大白話聊聊具體要求,準備材料時要注意哪些"坑"。
第一關:學歷背景要"門當戶對"
學校明確要求本科必須是工程類、地質類或相關理工專業畢業,這和普通商科MBA大不同。有個朋友計算機專業畢業,在石油公司做了5年IT管理,去年申請時就被卡了專業不符。建議跨專業申請者先郵件聯系招生辦確認資格,別白忙活。
第二關:工作經歷要"實打實"
最低3年工作經驗是硬指標,而且最好有能源相關領域經歷。有個申請者拿4年快消品銷售經驗去申請,雖然年限達標,但說一千,道一萬還是被拒了。學校特別看重申請者在能源企業的管理經驗,哪怕是技術崗位轉管理崗的也行。
第三關:英語成績別"踩線"
雅思6.0或托福79看著不高,但實際錄取平均分都在6.5左右。去年有位申請者雅思5.5也拿到了conditional offer,結果開學前沒考到6.0,保證金都打了水漂。建議提前半年備考,別卡著最低線申請。
第四關:推薦信要"有門道"
兩封推薦信中必須有一封來自現任直屬領導,這點很多申請者容易忽視。有位申請人找了大學導師和客戶公司高管寫推薦信,結果不符合要求被退回。另外推薦信要用學校模板,自己準備的格式再漂亮也沒用。
我強調一點:申請材料截止日期比開學提前10個月,比如2025年秋季入學,今年11月30日就截止了。建議提前準備好學歷認證(這個要3個月左右),別等到說一千,道一萬手忙腳亂。
常見問題:
Q:沒有管理經驗能申請嗎?
A:技術崗位也可以,但要體現項目管理經驗
Q:需要GMAT成績嗎?
A:非強制要求,但有650+的分數能加分
Q:學費大概多少?
A:全程約12-15萬里亞爾,含住宿和保險
法赫德國王石油與礦產大學MBA真實就讀體驗:上課到底學什么?
一、課程設置:石油行業特色拉滿,但不止于“挖油”
剛入學時,我也以為課程全是石油勘探、能源經濟這些“對口內容”,結果第一學期就被打臉了。基礎課其實和全球主流MBA框架差不多——財務管理、市場營銷、戰略管理這些通用課一個不少,但教授會刻意把案例換成中東本地企業。比如講供應鏈管理,用的就是沙特阿美從油田到港口的全鏈條分析;學商業談判時,教授直接搬出迪拜自貿區的跨國合作案例,甚至現場教你怎么用阿拉伯式商務禮儀“破冰”。
真正的行業特色藏在選修課里。比如《能源項目管理》這門課,教授是沙特阿美前高管,上課直接帶學生模擬海上鉆井平臺的成本管控;《礦產投資分析》課上,小組作業是給非洲某國的銅礦項目寫可行性報告,數據全是真實的地質勘探資料。最讓我意外的是《可再生能源政策》,連光伏電站的度電成本計算模型都要親手搭建——畢竟沙特現在也在搞“2030愿景”轉型,課堂內容緊跟國家戰略。
二、上課風格:理論少、實操多,教授愛“搞事情”
這里的MBA課堂很少照本宣科。上學期學《風險管理》,教授直接把全班拉到吉達港的物流中心,讓學生跟著海關人員查貨柜,現場分析清關延誤的潛在風險。回來還要用Python做數據模擬,預測不同政策變動對供應鏈的影響。有同學吐槽:“我以為來學管理,結果被逼成半個程序員。”
小組作業更是“地獄難度”。上次做《國際商務》課題,5個人來自4個國家(沙特、中國、尼日利亞、加拿大),要共同給一家想進入中東市場的電動車企做方案。光協調時差開會就掉層皮,更別說文化差異——沙特同學堅持認為展廳必須配禱告室,中國同學糾結充電樁適配問題,對了PPT答辯時,教授還靈魂拷問:“你們怎么解決沙特夏季50℃高溫對電池的影響?”瞬間全員懵圈。
三、同學構成:混搭度超高,同學比老師更有料
班上30個人里,有穿白袍的沙特石油工程師,有印度來的家族企業二代,還有像我這樣從國內央企外派過來的。最絕的是坐我前排的巴西大姐,之前在南美礦企干了十年,現在為了開拓中東市場來讀書。有次課間閑聊,她掏出手機給我們看亞馬遜雨林礦區的實拍視頻,比紀錄片還刺激。這種多元背景讓課堂討論經常跑偏——比如討論“企業文化”,沙特同學會強調家族企業的忠誠度管理,歐洲同學則大談扁平化組織,教授反而樂呵呵當裁判:“你們吵明白了,以后去跨國公司才不會踩坑。”
四、課外資源:校企合作玩真的
學校跟沙特阿美、SABIC(沙特基礎工業公司)這些巨頭簽了人才培養協議,經常搞“校企混搭”活動。上個月阿美的高級顧問來講座,講著講著突然說:“下個月我們要招標一個數字化改造項目,在座的同學有興趣可以組隊報名,中標團隊直接進執行名單。”當時教室里鍵盤聲噼里啪啦響成一片——大家都懂,這種機會可比期末拿A實在多了。
圖書館的數據庫也讓我開了眼。除了常規的彭博終端、路透社Eikon,居然能直接訪問OPEC的行業報告和沙特央行的經濟數據。有次寫論文需要近五年中東石化品出口價格波動表,圖書管理員兩分鐘就幫我調出了帶海關編碼的原始數據,還貼心提醒:“第47頁有中國買家的采購規律分析,你可能用得上。”
五、校園日常:沙漠里的高科技“反差萌”
雖然學校地處沙漠邊緣,但校園里全是遮陽連廊和空調噴泉。最魔幻的是去工程學院蹭課時,看見他們實驗室在測試用3D打印技術造太陽能板——窗外是一望無際的沙丘,屋里卻在搞最前沿的清潔能源實驗。食堂也是個神奇存在:抓飯烤肉管飽是標配,但自助沙拉臺居然有藜麥和鷹嘴豆,健身黨狂喜。
要說槽點也不是沒有:商學院樓和石油工程學院共用一棟樓,經常在走廊里聞到奇怪的實驗味道(據說是模擬原油泄漏的處理試劑);還有教授超愛臨時加作業,WhatsApp群經常半夜蹦通知。不過看到結課那天,全班穿著畢業袍在校園棕櫚樹下拍合照時,突然覺得這些折騰都值了——至少以后再有人問我“沙漠里能學什么”,我可以甩給他看財務報表建模作業,或者沙特紅海港口項目的風險評估報告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法赫德國王石油與礦產大學mba2022年普遍招生的人數方面增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