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翰霍普金斯大學
Johns Hopkins University
"一朋友去年花40萬讀了個約翰霍普金斯MBA,現在腸子都悔青了。"這個在留學圈瘋傳的真實案例,讓很多人對這所美國名校的商科項目產生疑慮。作為美國第一所研究型大學,約翰霍普金斯商學院的Carey商學院到底值不值得讀?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。
先說硬實力。約翰霍普金斯在2024QS世界大學排名第28位,商學院的AACSB認證含金量毋庸置疑。但要注意的是,該校MBA項目分為全日制和在線的Global MBA兩種。線下項目每年招收約300人,中國學生占比15%左右,GMAT平均680分;而線上項目的錄取門檻相對寬松,這也是爭議的焦點。
課程設置上確實有獨到之處。必修課包含醫療管理方向特色課程,畢竟學校醫學院全美排名第一。我朋友小王在讀期間,跟著教授參與了巴爾的摩醫療系統的管理咨詢項目,這種實操機會在同類項目中確實少見。但要注意,部分線上課程采取錄播形式,實時互動有限。
校友資源方面,醫療領域優勢明顯。北京某三甲醫院的行政主任李女士就是該校MBA校友,她坦言,"醫療圈里看到JHU的文憑,確實能打開不少綠色通道。"但如果是想轉行金融或咨詢,可能不如常春藤院校吃香。
性價比是最大爭議點。線下項目兩年總花費約90萬人民幣,線上項目也要40萬左右。對比美國本土就業數據,畢業生起薪中位數約11萬美元,但國際生留美就業率僅37%。建議打算回國發展的同學,要重點考察企業HR對線上項目的認可度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,這個項目適合醫療行業從業者、急需海外學歷鍍金的企事業單位人員。如果是應屆生想靠這個轉行,可能需要慎重考慮。畢竟企業招聘時,對授課型碩士和在線項目的區分越來越嚴格。
約翰霍普金斯MBA申請條件全摸透
一、學術背景,成績單不是唯一,但很重要
首先,本科成績單是敲門磚。凱瑞商學院對GPA沒有明確的“最低分”要求,但根據往年錄取數據,3.0(4分制)算是個安全線。如果本科學校是985/211,或者專業和商科相關(比如經濟、金融),GPA3.0以上基本夠用;如果是跨專業申請,建議GPA再高一點,3.3+更穩妥。
劃重點,如果GPA不夠亮眼,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材料彌補,比如考個高分的GMAT/GRE,或者突出工作成就。別因為成績一般就放棄,老外更看綜合表現。
二、工作經驗,沒滿2年也能申?
官網上寫的是“建議2年以上工作經驗”,但實際錄取情況比較靈活。比如,
如果你在創業、家族企業幫忙,或者實習經歷特別扎實(比如投行、咨詢公司半年以上),1年經驗也有機會;
如果是純應屆生,除非有超強的學術成果(發過論文、拿過國際競賽獎),否則建議先攢點職場經驗再申。
偷偷說一句,凱瑞喜歡有“故事”的申請人。比如你開過網店、做過自媒體賬號,甚至擺過地攤,只要能講清楚這段經歷怎么鍛煉了商業思維,都能成為亮點。
三、GMAT/GRE,分數浮動空間有多大?
GMAT平均分在650左右,但別被平均數忽悠了!見過580分錄取的,也見過720分被拒的。關鍵看分數和背景是否匹配,
數學部分(Quant)盡量考到70%以上,商科很看重數據分析能力;
文科背景的申請人,如果數學分低,一定要在文書里解釋自己如何補短板(比如上過網課、做過數據分析項目)。
現在凱瑞也接受GRE,換算成GMAT大概310+算有競爭力。如果考了多次,選最高分提交就行,不用糾結小分。
四、推薦信,找“合適的人”比找“大牛”更重要
很多同學拼命找公司CEO、教授大牛寫推薦信,其實招生官更想看到真實的評價。比如,
直屬上司,能具體說明你的領導力、團隊協作能力;
項目合作方,適合展示跨部門溝通、解決問題的實例;
大學教授,適合學術背景強的申請人,證明學習能力。
切記提前和推薦人溝通,給他們提供你的申請材料(比如簡歷、文書初稿),這樣寫出來的內容更具體,避免全是“性格好、很努力”之類的空話。
五、文書和面試,講人話,別煽情
凱瑞的文書題目每年微調,但核心就三個方向,
1. 職業目標,別說“我想進投行/當CEO”,要具體到“希望通過醫療管理方向的學習,在5年內推動中國基層醫療數字化”。
2. 為何選凱瑞,官網查課程細節,比如某門課教你用Python做商業分析,正好能幫你實現某個職業規劃。
3. 個人特質,用故事代替形容詞。比如“堅持”可以寫成“大四帶隊參加創業比賽,連續3周每天只睡4小時,最終方案被騰訊采納”。
面試通常是校友或招生官線上聊30分鐘左右,問題很接地氣,
“你覺得自己最大的缺點是什么?”(別說什么“太追求完美”,老老實實說真實缺點,再加一句如何改進)
“如果組員不配合你怎么辦?”(舉個實際例子,比如用數據說服對方,或者主動幫對方分擔任務)
學姐提醒一句,材料提交后,定期查郵箱(包括垃圾箱)。凱瑞有時候會郵件要求補材料,24小時內回復能加分!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約翰霍普金斯大學MBA招生人數,導師與學科實力、學位論文攻略大揭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