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拉斯姆斯大學
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
在留學圈發現個有意思的現象——不少工作黨在打聽荷蘭的MBA項目,其中伊拉斯姆斯大學鹿特丹管理學院的熱度漲得最快。這學校去年悄悄把錄取門檻往上提了檔,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說說,到底哪些人現在申請最容易踩雷。
先看硬指標這塊兒。學校官網寫著雅思6.5就能申請,但去年實際錄取的學生里,83%的人帶著7分以上的成績單。更關鍵的是工作經驗,官方說3年就行,可你要是真拿剛滿3年的簡歷去申請,大概率會被放進候補名單。去年有個做市場工作的朋友,3年半經驗+GMAT680,愣是被晾了四個月才收到offer。
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三類申請人最容易翻車:
1. 急著當年申請當年入學的(學校審核周期現在要4個月起)
2. 工作經歷集中在中小企業的(近兩年錄取者70%來自世界500強)
3. 想拿獎學金的普通背景申請者(今年獎學金池子縮水了40%)
申請材料準備有個坑很多人不知道——推薦信必須用學校模板。去年有個申請者用了自己公司的推薦信格式,結果材料被打回來重新補交,生生錯過首輪申請。還有個細節是文書里要突出量化成果,比如說"帶領團隊"這種表述,最好改成"帶領5人團隊完成200萬歐元項目"。
學費方面別看官網寫著4.8萬歐,實際花銷至少準備6萬歐。鹿特丹租房現在單間月租漲到900歐起步,學校食堂吃頓簡餐都要10歐。建議提前半年在Marktplaats上淘二手家具,能省下不少安置費。
這兩年有個新趨勢要注意:視頻面試新增了即興問答環節。考官可能會突然問"如果現在給你100萬歐元創業資金會怎么做",這類問題主要考察應變能力,千萬別照著準備好的模板硬套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個真實的案例:我認識個制造業中層管理者,32歲,GMAT720,工作8年,去年申請時特意在文書里強調帶團隊轉型數字化項目的經歷,還附上了供應商的推薦信,結果不僅拿到offer,還斬獲了25%的學費減免。這說明學校現在特別看重傳統行業轉型背景的申請人。
伊拉斯姆斯大學MBA畢業生的真實就業情況
一、就業率到底怎么樣?
根據學校最新發布的就業報告,畢業6個月內找到工作的學生比例超過92%。這個數字在歐美MBA項目中算是中等偏上,但具體到個人,差異其實挺大。比如,歐洲本地學生通常更容易在荷蘭或周邊國家扎根,而國際生的選擇更多元——有人去了德國車企,有人跳槽到新加坡的科技公司,也有回國進大廠的。
不過要注意的是,“找到工作”不等于“理想工作”。有小部分畢業生會先通過實習或短期合同過渡,之后再慢慢調整方向。學校就業中心的人私下提過:“語言能力和本地人脈是國際生的主要門檻,但熬過前半年,適應節奏后發展都不錯。”
二、哪些行業最“吃香”?
伊拉斯姆斯MBA的強項在供應鏈管理、金融和咨詢領域,這也直接反映在就業數據上:
35%的畢業生進了咨詢行業,比如麥肯錫、波士頓咨詢的歐洲辦公室;
30%選擇金融領域,包括投行(如ING、Rabobank)、資產管理公司;
20%進入科技或制造業,比如飛利浦、殼牌、ASML這類荷蘭本土巨頭;
剩下的15%分散在創業、非營利組織或其他領域。
有意思的是,近幾年往科技行業轉型的人變多了。一位2021年畢業的校友說:“以前大家擠破頭去咨詢,現在更看重行業前景。荷蘭的科技公司給簽證爽快,薪資也不差。”
三、薪資水平夠不夠“回本”?
學費加生活費,讀下來大概要5萬-6萬歐元(非歐盟學生更高)。畢業后第一年的平均年薪在7萬-8萬歐元左右。如果是進投行或頂級咨詢公司,能沖到10萬歐元以上;中小型企業或初創公司可能給到5萬-6萬歐元。
橫向對比的話,這個收入在歐洲算中高階層。但和美國的MBA相比,稅后差距明顯(荷蘭個稅最高檔49.5%)。不過當地人更看重工作生活平衡——加班少、假期多、醫保全包,適合想安穩過日子的人。
四、校友網絡有多“給力”?
伊拉斯姆斯的校友圈在歐洲絕對排得上號。鹿特丹商學院(RSM)的畢業生遍布各大企業,尤其荷蘭本土公司的高管層。學校每年辦兩次大型招聘會,來的企業從跨國公司到本地“隱形冠軍”都有。
一位在荷蘭工作的華人畢業生分享:“有次面試時,老板發現我是RSM畢業的,直接跳過技術面聊行業趨勢——校友身份確實能打開第一扇門。”
五、地理位置算不算優勢?
鹿特丹是歐洲第一大港口,很多跨國公司的歐洲總部都設在這里。上學時就能接觸到企業項目,比如幫聯合利華做市場分析,或者和港口物流公司合作。這種“接地氣”的機會,對找工作幫助很大。
另外,荷蘭的工簽政策對留學生友好。畢業后的1年“求職簽證”(Orientation Year Visa)基本能覆蓋找工作時間,找到工作后轉長期簽證的成功率超過80%。
六、學校就業服務能“幫多少忙”?
RSM的就業中心算是比較負責的類型。從改簡歷、模擬面試,到行業分享會,該有的都有。但別指望他們“包分配”,尤其是非歐盟學生,還得自己多主動。
有個小技巧:多參加學校辦的行業夜談(Industry Nights)。這種活動通常能直接對話企業HR或部門主管,混個臉熟比海投簡歷管用多了。
伊拉斯姆斯MBA的就業資源對得起它的排名,但最終結果還是看個人怎么利用機會。語言過關、愿意融入當地文化的學生,留在歐洲問題不大;想回國發展的,建議在校期間多積累跨國項目經驗,國內HR很認這個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伊拉斯姆斯大學MBA評測,教學質量與寬松要求(了解伊拉斯姆斯大學MBA的教學和要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