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內基梅隆大學
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
有同學私信問我:"卡內基梅隆的MBA到底要什么條件?我GPA3.5夠不夠?"今天咱們就嘮嘮這個"申請潛規則"。作為全美計算機第一的牛校,它的MBA申請可比普通商院復雜得多,去年我輔導的12個學生里,有3個就是被"隱形門檻"卡下來的。
先說最要命的第一關:數學背景。跟其他學校不同,CMU的Tepper商學院特別看重量化能力。我有個學生雅思考了7.5,GMAT720,結果因為本科是文科背景,直接被要求補修3門網課。建議打算申請的,先去官網查Quantitative Preparation Checklist,里面有具體的微積分、統計課要求。
第二坑是推薦信。千萬別找"大老板"隨便寫!去年有個在投行工作5年的申請人,推薦信是直屬領導用中文寫后翻譯的,結果招生辦直接電話核實。最好找能用英文詳細描述你數據分析案例的推薦人,比如帶過你項目的導師。
第三個容易栽跟頭的是視頻面試。他們用的不是真人面試,而是Kira系統隨機出題。有個學生準備了20個常見問題,結果抽到"用線性回歸模型分析你的工作決策"。建議提前練習用英文講數據分析案例,把手機支架調好角度,背景里放本《Python金融分析》當小心機。
說到文書,千萬別套模板!去年有個申請者把給沃頓的文書改個校名就提交,直接被放進候補名單。要重點寫怎么利用CMU的交叉學科資源,比如提到想選修人機交互研究所的課程,這種具體規劃很加分。
親情提示下語言成績,雖然官網寫著托福100,但實際錄取平均分是108。有個學生考了103覺得夠了,結果被要求重考。建議刷到105+才穩妥,特別是口語單項最好24分以上。
卡內基梅隆MBA畢業生真實就業數據曝光
說到美國頂尖商學院,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哈佛、斯坦福這些“大熱門”。但一份關于卡內基梅隆大學Tepper商學院MBA畢業生的就業報告,讓不少人直呼“沒想到”——這所理工科強校的商科生,在職場上居然這么吃香。
一、錢給得夠實在
去年畢業的MBA學員中,九成人在三個月內拿到了offer?;A年薪中位數直接沖到13.8萬美元(約合人民幣98萬),這還沒算平均3.2萬美元的簽約獎金。科技公司開價最闊綽,亞馬遜、微軟這些大廠給到15-18萬美元年薪屬于常規操作。有個去硅谷做產品經理的校友私下說:“入職半年就趕上兩次調薪,現在總包都快趕上華爾街投行了?!?/p>
二、科技公司搶著要
每三個畢業生里就有一個進了科技行業,谷歌、蘋果、Meta這些硅谷巨頭每年準時來校招。有意思的是,近兩年越來越多畢業生跑去自動駕駛、人工智能這些前沿領域。特斯拉去年一口氣招了7個Tepper的MBA,有個學長現在管著無人駕駛項目的商務拓展,整天和工程師們混在一起改代碼。
三、東海岸不只有紐約
雖然很多人奔著加州去,但留在匹茲堡本地發展的畢業生比例逐年上漲??▋然仿『透舯诘钠テ澅ご髮W把這座老工業城變成了“東海岸小硅谷”,Uber的自動駕駛部門、亞馬遜云服務都在這里設了分部。有個女生畢業后加入本地醫療科技初創公司,用MBA學的數據分析幫公司省了30%運營成本,去年直接升了總監。
四、校友網比想象中靠譜
在領英上搜Tepper校友,會發現從麥肯錫顧問到SpaceX運營總監,各行各業都有自己人。去年有個想轉行做金融科技的同學,靠著校友內推拿到高盛面試,現在天天和區塊鏈項目打交道。學校每年辦的“科技領袖峰會”更是個隱形招聘會,很多公司高管直接帶著崗位需求來聊天。
現在越來越多企業看重“商業+技術”的復合能力,這點正好撞上卡內基梅隆的強項。他們的MBA課程里混著機器學習、運籌學這些硬核課,上課用的案例不少是教授們正在做的科研項目。難怪有畢業生開玩笑說:“別的商學院教你怎么管人,這兒教你怎么既管人又管機器人。”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卡內基梅隆大學MBA評估,聲望、申請材料與回報率 (深入了解卡內基梅隆大學MBA)
卡內基梅隆大學mba報考人群增加導致整體申請畢業的概率發生變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