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德斯菲爾德大學
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
總有人問我:"哈德斯菲爾德大學的MBA值不值得讀?"、"花二十多萬拿的文憑到底管不管用?"作為親自陪朋友走完整個申請流程的人,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。不吹不黑,直接上干貨。
先說最實在的學費問題。2024年最新學費是18.2萬人民幣,比曼大便宜近一半。但要注意這錢都花在哪兒了——包含6次英國游學機票住宿,還能帶家屬同住學生公寓,這點比國內某些中外合辦項目實在。我朋友去年9月入學,光在曼徹斯特企業參訪就見了3家世界500強高管。
課程設置有個特別有意思的點:周三到周五晚上直播課,周六全天線下討論。這種安排特別適合35歲左右的中層管理者,我認識的那批學員里,有醫療器械公司的區域總監,也有連鎖酒店的品牌經理,大家普遍反饋能兼顧工作。
再說個很多人忽略的細節:畢業論文可以中文寫!這對英語基礎薄弱的同學簡直是救命稻草。不過別以為能糊弄,導師每周固定2次線上指導,光開題報告就得改3版起步。去年畢業的學員里,有個把論文成果直接用在公司戰略調整上的,后來還拿了優秀論文獎。
就業方面要分情況看:如果是體制內的朋友,這個文憑評職稱完全夠用;想去外企的注意了,去年有學員靠這個學歷跳槽到戴姆勒,漲薪40%。但要是想進投行券商,建議還是優先考慮QS前100的學校。
對了說個扎心的事實:這個項目最大的價值其實是校友資源。我們有個30人的私密交流群,光2023年就促成了3個跨行業合作項目。有個做建材的老板,就是在校友酒會上對接到了國際物流資源,現在出口業務翻了2倍。
相關閱讀推薦:《英國一年制碩士回國找工作,這些坑千萬別踩》
英國一年制碩士回國找工作,這些坑千萬別踩
下面這些““老江湖””的血淚經驗,看完能少走80%的彎路!
1. 學歷認證拖不得,別等offer飛了才后悔
英國碩士畢業拿到學位證后,第一時間做教育部學歷認證!
國內90%以上的企業招聘時都要求這個“紅頭文件”,尤其國企、事業單位。
有人因為認證晚了,錯過秋招網申截止日期,腸子都悔青了。
Tips:
認證材料提前備好:護照、簽證、學位證、成績單、證件照(別用PS過度的)
直接在“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網上服務大廳”線上申請,一般2周內搞定。
2. 應屆生身份≠畢業兩年內都算數
國內企業對“應屆生”的定義很嚴格,大多數公司只認畢業當年。
比如你2023年9月畢業,2024年秋招基本就不算應屆生了。
有些國企會放寬到“兩年內未就業”,但私企、外企卡得很死。
千萬別以為“一年制碩士時間短,能多蹭一年應屆生身份”——根本不存在的!
3. 國內招聘時間線對不上?提前卡位!
英國碩士6-9月結課,11月拿畢業證,但國內秋招7月就開始了!
等回國再投簡歷,熱門崗位早被搶光了。
破解方法:
人在英國時就盯緊國內招聘:關注企業官網、公眾號,用國內手機號注冊招聘APP(BOSS直聘、獵聘)。
線上面試別偷懶:凌晨爬起來面試也得忍,總比錯過機會強。
4. 沒實習=簡歷直接進垃圾桶
一年制碩士課程緊,很多人只顧著趕due,回國才發現簡歷一片空白。
國內HR最看重兩點:對口實習經歷+能快速上手干活。
補救措施:
回國前三個月,遠程投國內實習(很多公司接受線上辦公)。
如果時間不夠,哪怕在LinkedIn上做項目、接 freelance 的活兒,也比空著強。
5. “海歸光環”早過氣了,別端架子
十年前可能靠留學背景就能拿高薪,現在HR見多了“水碩”。
尤其商科、傳媒等熱門專業,國內985碩士可能比你還吃香。
接地氣才能贏:
薪資預期別盲目對標北上廣平均線,先看行業水平(比如教育、新媒體起薪普遍不高)。
面試時少說“英國如何”,多聊“我能為公司解決什么問題”。
6. 人脈比學歷更管用,但別硬蹭
國內找工作,內推成功率比海投高3倍不止。
但千萬別在校友群直接甩簡歷求內推,尷尬又招人煩。
正確姿勢:
領英上找同校畢業的學長姐,先請教行業經驗,再禮貌詢問機會。
參加行業沙龍、展會(哪怕門票自費),現場加微信比發郵件管用10倍。
7. 求職材料別照搬英文模板
英文簡歷再華麗,國內HR也沒時間細看。
必改細節:
簡歷用一頁中文,證件照穿正裝(藍底白底都行,別用旅游自拍)。
成績單只寫核心課程,別把“英國烘焙文化研究”這種課放上去。
求職信少用“I am passionate about…”這類表達,我就直接說“我能帶來200萬用戶增長”。
8. 小心“落戶福利”背后的坑
北上廣深對留學生落戶有政策傾斜,但有些公司會卡合同期。
比如要求簽5年協議,提前離職賠違約金,或者把社保基數壓到最低。
簽合同前一定問清:
公司配合落戶的流程需要多久?
社保按什么基數繳納?
是否有附加服務期條款?
9. 行業信息滯后?先摸清國內玩法
英國學的市場營銷模型,回國可能發現根本用不上——抖音、小紅書、私域流量才是王道。
快速補課方法:
混垂直社群:虎嗅網、36氪的行業群,看大佬們聊什么。
惡補本土案例:瑞幸怎么起死回生、蜜雪冰城為啥能下沉,這些比教科書實用得多。
10. “保底offer”可能是天坑
著急上岸時,很容易接中小公司的offer,結果入職后發現:
承諾的“13薪”變年終獎(還不一定發)
“扁平化管理”=老板一言堂
“彈性工作”=加班沒加班費
別上當口訣:
查公司口碑:看準網、脈脈上搜員工評價,尤其注意“已離職”用戶的爆料。
合同細節摳到字眼:五險一金比例、試用期時長、績效考核標準。
親情提示一句:找工作這事,焦慮沒用。
國內職場更看重“能打”而不是“學歷鍍金”,把留學時練出的抗壓能力、時間管理本事用上,機會總比想象的多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哈德斯菲爾德大學mba探秘,雇主聲望、修讀時長、學習體驗(哈德斯菲爾德大學mba的揭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