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國中央大學
Chung-Ang University (CAU)
刷到很多中介在推韓國中央大學MBA項目,號稱"中留服認證""免語言入學",看得不少職場人心癢癢。但說句實在話,花二三十萬讀個海外碩士,最怕的就是錢花了文憑卻不被認可。今天咱們就扒一扒這個項目的真實含金量,我特意采訪了3位在讀生和2位往屆畢業生,整理出這份接地氣的測評報告。
先說大家最關心的學歷認證問題。2023屆畢業的小李給我看了他的中留服認證書,確實是正經的"境外碩士"認證。但要注意個細節:項目全程在韓國讀的認證書上會寫"在韓國境內完成全部課程",如果是寒暑假集中授課的版本,認證結果可能顯示"非全程境外學習"。這兩者在部分企事業單位評職稱時可能會有差異,建議提前咨詢單位人事處。
課程設置確實對上班族友好,周一到周五晚上上網課,周末線下小組討論。不過別以為能輕松混畢業,38歲的王姐吐槽:"每學期4門課,小組作業多到懷疑人生,有次趕due直接在公司通宵改PPT。"他們用的教材和全日制碩士完全一致,教授會要求閱讀英文文獻,但課堂可以用翻譯軟件輔助。
校友資源這塊超出預期,往屆生張總透露:"我們有個500人的校友群,光在長三角的外企高管就有20多個。去年通過校友內推,我們班有3個人跳槽到三星和LG。"學校還成立了中韓企業家俱樂部,定期舉辦商務洽談會。
就業數據方面,2022年畢業生平均薪資漲幅43%,不過要潑盆冷水——這個數據包含原本月薪8千漲到1萬2,和原本月薪3萬漲到4萬3的情況。真正實現薪資翻倍的,多是從事中韓貿易或準備晉升管理崗的學員。
我強調一點三類人謹慎考慮:第一是純粹為落戶加分的(部分城市不認非全日制海歸),第二是英語完全零基礎的(雖然入學不要雅思,但全英文授課真跟不上),第三是著急拿文憑的(最快也要2.5年畢業,沒有加急通道)。
學費方面,2024年最新價格是每學期850萬韓元(約合4.7萬人民幣),加上住宿和生活費,三年下來確實要準備25萬左右。不過學校提供企業推薦獎學金,合作公司的員工能減免10%-30%學費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:這個項目適合有明確職業規劃的人。就像32歲的跨境電商老板阿杰說的:"我讀MBA就是為了打通韓國供應鏈,現在直接和教授介紹的工廠合作,學費早賺回來了。"但如果單純想水個學歷,真不如在國內讀個非全,起碼能省10萬塊。
韓國中央大學MBA申請“躲雷”訣竅:這四類人最容易落榜
第一類:材料隨便糊弄的“佛系選手”
“反正學??吹氖蔷C合能力,材料差不多就行了吧?”——大錯特錯!
韓國中央大學的MBA申請材料里,簡歷、推薦信、個人陳述這三樣是絕對的核心。很多人在簡歷上寫“負責公司年度項目”,結果面試時被追問細節,支支吾吾說不清;推薦信隨便找熟人簽字,內容全是“該生表現良好”的套話,完全體現不出個人特點;個人陳述更是直接套模板,連學校名字都沒改全……
“躲坑”建議:
簡歷別堆砌頭銜,多用具體數據(比如“帶領5人團隊完成300萬銷售額”)。
推薦信找真正了解你的上司或客戶,內容要有真實案例。
個人陳述重點寫“為什么選這個學?!焙汀澳隳芙o項目帶來什么”,少喊口號。
第二類:職業規劃寫成“科幻小說”的夢想家
“我計劃三年當總監,五年創業上市!”——招生官看到這種話直接皺眉。
學校最怕錄取兩種人:一種是完全沒規劃的“迷茫黨”,另一種是規劃浮夸的“畫餅俠”。比如有人寫“希望通過MBA進入投行”,但本科專業是中文,工作經歷是教培行業,中間毫無關聯性;還有人把職業目標寫成“改變亞洲經濟格局”,卻說不清具體路徑。
“躲坑”技巧:
短期目標(畢業后1-2年)要具體,比如“進入某領域做市場分析”。
長期目標別扯太遠,結合過往經歷(比如“用教育行業經驗切入互聯網產品研發”)。
實在不會寫,去LinkedIn搜校友的履歷,參考他們的發展路徑。
第三類:卡著最低線交語言成績的“僥幸黨”
“官網要求雅思6分,我考6分就夠了唄?”——醒醒,這是最低門檻!
實際錄取中,熱門項目的語言成績普遍比官網高0.5-1分。比如去年錄取的學生里,托福平均105分,而官網要求只有80分。更坑的是,有人拿著剛好達標的成績去申請,結果面試時聽不懂考官的問題,回答得磕磕巴巴,直接暴露短板。
重要提醒:
雅思6.5/托福95是安全線,韓語授課的MBA也要看TOPIK5級。
如果時間緊,優先保聽力&口語(面試時直接考察)。
考不到高分?用其他經歷彌補,比如全英文工作環境或國際項目經驗。
第四類:把面試當“考試”的背稿機器
“我把常見20個問題答案背熟,肯定沒問題!”——機械背誦一眼就能被看穿。
面試中最忌諱兩種表現:一種是像機器人一樣背答案,考官追問就卡殼;另一種是過度吹噓,比如把團隊功勞全說成自己的。去年有個申請者,張口閉口“我的戰略眼光幫助公司轉型”,結果被考官問到“具體做了哪些決策”時,只能含糊回答“參與了討論”。
實戰經驗:
提前模擬壓力面試:找朋友隨機追問細節(比如“你說你擅長溝通,舉一個說服同事的例子”)。
回答時多用“STAR法則”(Situation情境-Task任務-Action行動-Result結果)。
遇到不會的問題,坦誠說“這方面我確實經驗不足,但我認為可以通過……來彌補”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:韓國中央大學的MBA錄取,本質上是在找“和項目調性匹配的人”。比如他們偏愛有跨國經驗、團隊協作能力強的申請者。如果你屬于以上四類,趕緊調整策略。材料走點心,面試帶點真東西,成功率至少翻一倍!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