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林工業大學
Freie Universitaet Berlin
其實吧,這學校的MBA也不是說滿腦子都是工業那套,還是有自己的特點在的。
好多人覺得工科強校的MBA肯定特硬核,全是些難懂的技術術語,其實不是這樣。
它還是按正常MBA的路子來的,就是剛好學校在工程這塊兒厲害,課程就多了些實際能用上的東西。
比如說,課里確實有不少跟制造業、供應鏈沾邊的內容
像有門課專門講怎么把工廠的生產流程弄得更順,老師會拿真實工廠的例子來講,讓我們自己琢磨怎么改進。
但也不是光講這些,市場營銷、財務管理這些通用的管理課也一樣不少。
這么一結合,學生既能學到管理的本事,又能知道工業領域到底是怎么運作的。
你要是想進制造業或者科技公司,學這個就挺合適的。
再說說課程具體學啥
基礎課嘛,財務分析、市場策略這些,跟別的MBA差不多。
但有特色的是那些工業相關的模塊,比如制造與工廠規劃、供應鏈管理之類的。
我記得有個模塊,老師讓我們分析一家汽車配件廠的生產數據,然后自己想辦法優化流程,最后還要上臺給大家講自己的方案。
還有工業信息技術的課,教我們怎么用數據讓生產效率更高。
不過這些課不是非選不可,看自己想往哪方面發展。
想多學點管理的,就少選點工業模塊;想進制造業的,就多選幾門,挺靈活的。
學校的資源用起來也挺方便的
老師這塊兒就很厲害,好多教授以前都是在大公司干過的。
有個教供應鏈的教授,以前在西門子待了十幾年,講課的時候總愛說自己以前在公司遇到的各種事兒,比如有次怎么解決了一個跨國供應鏈的大麻煩,聽得人特帶勁。
學校合作的企業也多,兩百多家肯定是有的,像西門子、寶馬、博世這些都在里面。
學生能去這些企業參觀,運氣好的還能實習,甚至跟著做實際的項目。
我認識一個學長,上學的時候就跟著寶馬的一個供應鏈優化項目忙活,畢業直接就被錄用了,現在做得還挺好。
而且校友網絡也挺牛的,好多校友在工業領域當大官,找工作或者想創業的時候,跟他們聊一聊,能得到不少幫助。
學習形式也挺多的,不只是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
有小組討論,大家湊一塊兒各說各的想法;有案例分析,拿真實的公司案例來琢磨;還有模擬游戲。
就說那個管理模擬游戲課吧,我們幾個人一組,假裝自己是一家公司的管理層,要定生產計劃、銷售策略、財務方案什么的。
老師還會設置各種情況,比如突然來了個大訂單,或者原材料漲價了,看我們怎么應對。
玩歸玩,其實挺鍛煉人的,團隊合作啊、分析問題啊,都能練到。
還有些課是線上線下結合,線上學理論,線下就一起做項目或者動手操作。
一個班也就二十來個人,老師能顧得上每個人,有啥不懂的隨時就能問。
畢業之后找工作也還行
學校每年都會發個就業報告,2023屆畢業生平均起薪大概5.8萬歐元,在德國這數不算低了。
特別是那些選了工業相關方向的學生,好多都進了汽車制造、機械工程、科技公司這些地方。
我知道的就有去大眾做項目經理的,還有去寶馬管生產線的,西門子的數字化轉型項目也招了不少這兒的畢業生。
還有些人不想打工,自己創業了。
有兩個學姐就湊一塊兒,利用學校的資源和校友介紹的人脈,開了家做工業軟件的小公司,現在做得有聲有色的。
上課的時候,除了老師講課,我們還經常搞小組作業。
有次做一個工廠布局的項目,我們組熬了好幾個晚上,查資料、畫圖紙,最后拿了個不錯的成績。
還有線上線下結合的課,線上先把理論學了,線下就分組做個小項目,把學到的東西用起來。
班級人少就是好,老師能記住每個人的名字,有啥問題課上課下都能聊,不用怕沒人管。
找工作的時候,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也挺給力的。
會幫著改簡歷,還組織招聘會,好多合作企業都會來招人。
有個同學就是在招聘會上跟一家機械制造公司的老板聊得投緣,最后拿到了offer。
反正從畢業情況來看,找工作不算難,只要自己肯努力,機會還是挺多的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